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记者 任桐
(相关资料图)
万泉河上游,五指山北麓,牛路岭水库边上,有一个黎族移民村。这里拥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,有着“春夏的草原、秋冬的海”的美誉。这个村就是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堑对村。
琼中和平镇堑对村。记者 任桐 摄
然而,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,堑对村土地耕种面积为“0”,曾经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。2016年,堑对村大力发展养殖、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,2017年底全村实现全部脱贫。2022年,该村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26888.36元。
2016年以来,堑对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、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7个国家级荣誉和海南省2021年先进基层党组织、全省乡村振兴工作队先进集体等8个省级荣誉。在近日发布的“全国村典型案例”中,海南11个村入选,堑对村再次上榜。
曾经有贫困村是如何“绝地反击”,走出一条村子美、产业兴、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?近日,记者走进这个美丽的村落一探究竟。
党建为本
筑牢基层组织基础
“都清理干净了。”7月7日中午,堑对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胡开君和村“两委”干部刚刚“收工”。炎炎烈日下,他们全身的衣服被汗水浸透。
琼中和平镇堑对村。记者 任桐 摄
胡开君说:“每周五是我们的清洁日,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到各自然村清理卫生死角,保持村容村貌的同时,也给村民做个表率,让大家自觉维护村里的好环境。”
党员干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,是堑对村党建工作的一部分。一直以来,该村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,切实强化村班子政治功能,加强班子队伍能力提升建设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,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。
琼中和平镇堑对村。记者 任桐 摄
加强理论武装。除了常态化发动党员、群众和青年积极参与线上学习活动外,还组织开展“面对面”宣讲活动,并前往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实地学习,坚定理想信念。
为组织注入“活水”。2022年,堑对村从农村致富能手、返乡大学生、村干部后备力量的优秀青年中,考察选出了7名同志成为入党积极分子。截至目前,该村共有正式党员50名。
快人一步
村集体经济公司“一枝多叶”发展
清晨时分,3部货车在堑对“生鲜配送中心”装满货物,启程发往琼中东、中、西三个方向,为全县近40家学校幼儿园、超市、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供应菜品。
琼中和平镇堑对村。记者 任桐 摄
胡开君告诉记者:“生鲜配送中心是今年2月份正式成立的,通过集中采购、网络下单、统一公拣、全城配送的方式,服务广大城镇居民。截至6月底,已经签订合同金额超2000万元,预计全年可实现利润近100万元。”
据了解,堑对“生鲜配送中心”只是海南琼中堑对乡村建设有限公司业务中的一项。该公司于2021年9月揭牌成立,是琼中首家由村委会全资控股的综合性企业。通过两年时间发展,公司已经形成了工程项目、山兰稻基地、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、生鲜配送中心等四个主要业务板块,“一枝多叶”的发展态势基本形成。
琼中和平镇堑对村。记者 任桐 摄
其中,工程项目已承接工程300余万元,转移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22人,务工收入80余万元;山兰稻种植超过400亩,并打造堑对山兰稻品牌“和平之稻”;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已种植圣女果苗1万株,产量约3万斤;生鲜配送中心吸收返乡大学生、退役军人就业,可稳定提供20个就业岗位……
“加、减、乘、除”
四法并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
“今年咱们村又出了10名大学生,奖学金的‘大红包’得提前准备出来。”胡开君非常激动,他总说,一个乡村要改变,要靠全体村民,多读书才能有本事,毕业后返回家乡,把堑对村建设得更美好。
琼中和平镇堑对村。记者 任桐 摄
为此,堑对村成立乡村振兴互助联合会,把海南琼中堑对乡村建设有限公司的部分利润注入联合会,除奖学助优外,还在临时救助、儿童关爱、志愿服务、创业扶持等方面普惠群众。截至目前,联合会为全村更换太阳能路灯60盏,临时帮扶困难群众4100元,为村民紧急就医,为困难群众提供购买生活用品、修建厨房、维修房屋等10余宗。
这只是堑对村乡村治理的一部分,针对全村实际情况,提出了“加、减、乘、除”四法,提高基层民主法治合理性、自觉性、约束性和规范性,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。
琼中和平镇堑对村。记者 任桐 摄
其中,在资源力量上用“加法”,成立堑对村乡村振兴青年联盟,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乡土人才;在服务环节上用“减法”,简化办事流程;在民生项目上用“乘法”,进一步提升村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;在安全维稳上用“除法”,消除安全隐患,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努力作为,终有回报。2021年10月,堑对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