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“数字药”,今天你吃了吗?

发表时间:2023-08-14 11:24:57 来源:潮新闻客户端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徐颖 张孝东

“在整个创业过程中,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,有些困难,是非常难面对和解决的。”


(资料图)

“如果一个创业者,他觉得创业的唯一目标是赚更多的钱,那么我可以保证,在遇到这种非常难面对和克服的问题的时,他一定会放弃跟退缩的。”——匡明

匡明是一个跨行业的创业者。

他最早在上海交大和英国剑桥大学读书。

在交大时,匡明学的是电子信息,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做芯片、半导体和编程相关的技术工作。

大概是2010年,匡明转行去做了医药行业。

当时,他在美国加入了强生医疗公司,做市场和研发的工作,主攻的是慢性疾病相关的领域。

慢病,从何而来?

慢病的范畴,现在已经很广了,不只是传统的糖尿病、心脏病等等,越来越多的疾病,只要治疗周期足够长,我们都叫慢性疾病。

慢病有个非常大的特点,它在最早期的阶段,投入是最小的,效果是最好的,但那个时候,对你的影响是最小的。

从人性本身的角度来讲,大家都会不在乎,因为我又不疼又不难受,又不影响我的生活体验,我就会忽略它。

可是,这个忽略到了10年、15年、20年以后,它会变成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。

在那个点上,你再投入的时候,实际上就已经变得比较差了,你的投入很大,产出很低,但是还不得不做。

20年以前,我们更多考虑的是,我吃饱吃着舒服就行了。

20年以后,我们现在更多看的是,吃得是不是合理,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,你的整个饮食、生活习惯,不是你感觉最舒服,就是最好的。

匡明的一个朋友,母亲有糖尿病方面的家族史,整个生活状态,包括饮食结构,其实并不是很好。

什么是我们所谓的不好?匡明举例说,比如我们越吃精粮,当然感觉越舒服越好吃,但是对健康,并不一定是最有利的。

可是,朋友不管怎么去沟通交流,都很难比较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。

所以,匡明从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来讲,个体想去影响他人,建立更好的健康意识,去对抗慢病的管理,其实是非常难的。

慢病管理,谁买单?

通过身边朋友的遭遇,其实匡明核心想表达的是,在个人慢病管理层面上的投入是划算的,因为病患的体验好了,生命肯定也会变得更长。

这其实需要整个社会,从政府到社区,再到行业的从业人员,去不断地花更多的资源跟精力,去推行和传递更多健康信息和慢病管理的意识,才能让这件事变得更好。

更重要的是,慢病的整个个人开销,包括政府的医保支出都会变少,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,从专业角度讲,这就叫卫生经济学。

管理跟治疗慢性疾病,究竟是应该我个人花钱,还是政府给我更多的补贴,医保保险等等?

匡明的观点是,这件事是,政府和用户要一起形成合力,才能比较好地解决问题。

那么,在政府已经提供了基本医疗兜底的情况下,个人是不是说,我就可以躺着就算了?

那肯定不是,因为个体差异太大了,比如,有些肥胖人群,得糖尿病、高血压这类型疾病的概率,肯定比别人大。

现在,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需求,就是说,我怎么样生活得更健康?

我们需要正确的健康观念,可在已有的知识结构里,信息量太大了,我们也不知道,哪个是对的,哪个是错的,究竟应该怎样选择?

数字药,让我们不吃药

当然,不同人对健康有不同的需求。

有些人可能觉得,我这样也挺好,现在也不愿意为将来可能产生的健康问题多花时间、精力和金钱。

也有人对自己的健康要求非常高,很显然,这就会让个人产生额外的支出,这一部分的支出,其实就应该由个人自己来承担。

个人当然肯定会有点懵,我到底应该怎么花这个钱?我愿意花,怎么花是最高效最好的,很多人其实是不清楚的。

当然,我们可以根据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去研发更好的药品。

现在,还有一种更新的叫“数字药”。

我们也可以不吃药,通过数字疗法去指导你的生活习惯,做一些日常生活的改变,它能达到吃药百分之四五十的功效。

再进一步,你也可以又用数字疗法又吃药,效果会比纯吃药要好得多。

前段时间,匡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,是关于心脏血管斑块的数字疗法。

如果没有数字疗法,本来病患的血管可能堵了,最后心梗人就走了。

现在通过吃药加数字疗法,我们可以让它晚点堵,晚10年、20年,这其实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,也让生命的长度变长了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