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四回,发生在关羽"水淹七军"期间,相关人物分别为庞德、关羽和周仓。原文如下:
庞德并二董及成何,与步卒五百人,皆无衣甲,立在堤上。见关公来,庞德全无惧怯,奋然前来接战。关公将船四面围定,军士一齐放箭,射死魏兵大半。董衡、董超见势已危,乃告庞德曰:"军士折伤大半,四下无路,不如投降。"庞德大怒曰:"吾受魏王厚恩,岂肯屈节于人!"遂亲斩董衡、董超于前,厉声曰:"再说降者,以此二人为例!"于是众皆奋力御敌。自平明战至日中,勇力倍增。关公催四面急攻,矢石如雨。德令军士用短兵接战。
德回顾成何曰:"吾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,壮士不毁节而求生。今日乃我死日也。汝可努力死战。"成何依令向前,被关公一箭射落水中。众军皆降,止有庞德一人力战。正遇荆州数十人,驾小船近堤来,德提刀飞身一跃,早上小船,立杀十余人,余皆弃船赴水逃命。庞德一手提刀,一手使短棹,欲向樊城而走。只见上流头,一将撑大筏而至,将小船撞翻,庞德落于水中。船上那将跳下水去,生擒庞德上船。众视之,擒庞德者,乃周仓也……于禁所领七军,皆死于水中。其会水者料无去路,亦皆投降。
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,关羽"水淹七军",向曹军发动总攻。于禁见势不妙,向关羽投降,庞德及数百将士陷入苦战,双方一直激战到次日天明。关羽亲临前线指挥作战,射死曹军督将成何。随后,关羽大军的攻势越发猛烈,庞德说下的将士非死即降,只剩下庞德一人苦苦支撑。最终,庞德在登上小船突围时被周仓抓获。至此,于禁所统率的七军被关羽歼灭。
本文要介绍的成语,是关羽攻击庞德时的举动,叫做"矢石如雨", 意为箭和石头像雨点一样落下,比喻进攻非常猛烈。
小说描述的这段关羽活捉庞德的故事情节,与历史的真实有一点的相似之处,但也有不少地方是小说作者的虚构。据《三国志·庞德传》载:"仁使德屯樊北十里,会天霖雨十余日,汉水暴溢,樊下平地五六丈,德与诸将避水上堤。羽乘船攻之,以大船四面射堤上。德被甲持弓,箭不虚发。将军董衡、部曲将董超等欲降,德皆收斩之。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,羽攻益急,矢尽,短兵接战……战益怒,气愈壮,而水浸盛,吏士皆降。德与麾下将一人,五伯二人,弯弓傅矢,乘小船欲还仁营。水盛船覆,失弓矢,独抱船覆水中,为羽所得,立而不跪。"
从这段记载来看,在关羽"水淹七军"时,庞德正在樊城以北十里处驻扎。面对来势凶猛的大水,庞德及将士都被困在堤坝上。关羽亲自乘船发动进攻。庞德力斩董衡、董超两将稳定军心,但依然无法改变战局。最终,庞德被俘,被关羽处死。
小说中所言的周仓活捉庞德的情节,并非历史的真实,而是小说作者的虚构。关于周仓这个人物的由来,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,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,而是出自宋元时期。不过,最早出现的这一人物形象并非是关羽的部将,而是诸葛亮北伐大军中的一员。在《三国志平话》当中,他曾经负责也送木牛流马,还与司马懿有过较量。这个人物与关羽扯上关系,始建于元代戏曲家关汉琴所创作的杂剧《关大王单刀会》。《三国演义》作者又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一番精雕细琢,这才使得周仓这一人物变得家喻户晓。从说到底,这个人物始终是个艺术形象,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。
至于说到作者对庞德被俘这一情节的处理,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。从小说对庞德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来看,他的武艺在曹军将领中与许褚、张辽等人持平,此前在与关羽的单挑中也不落下风,足见其武艺之高。以周仓的武艺,自然不是庞德的对手。但作者在书中加上了这样的一段描述:"仓素知水性,又在荆州住了数年,愈加惯熟;更兼力大,因此擒了庞德。"寥寥数语就使得整个情节变得合情合理。
参考书籍:《三国志》、《三国志平话》、《关大王单刀会》、《三国演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