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> 内容页

如何治愈“拖延症” 天天观速讯

发表时间:2023-05-25 06:12:43 来源:解放军报

对于军队而言,时间就是纪律,时间关乎胜利。在平时的工作和任务中,时间安排是否合理,不仅事关官兵雷厉风行作风的养成,而且直接影响部队的建设质效。本期“潜望镜”刊发的两篇报道,讲述了两个单位围绕时间安排发生的故事,希望大家以此为镜鉴,别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。

——编 者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一天时间不到,我就干得差不多了。”5月上旬,第81集团军某旅开展帮困解难工作,负责梳理相关情况的保卫科干事曹栋介绍,这项工作他原本计划用两天时间完成,但因基层各单位仅用半天时间就统计好各自情况,并报给他,这让他的工作进度加快了很多。他告诉笔者,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旅里纠治“拖延症”的一系列举措。

“放在半年前,要收集这么多情况,至少需要一整天。”谈起这个话题,比曹栋早到机关工作的组织科干事孙旭,显然有着更深的感受,他给笔者讲述了自己刚到机关任职时的一段经历。

当时,旅队正在开展“官兵恳谈会”活动,需要在3天内收齐基层官兵的困难反映和意见建议。初到机关的孙旭斗志昂扬,暗下决心:这是自己来到机关后受领的第一项任务,一定要完成好。

于是,他一大早便打电话通知各营,规定第二天晚饭前上交相关材料,有特殊情况的单位可以延长到第三天午饭前。“我本想用两天时间整理好大部分材料,把大框架搭好,再用半天时间补充后交上来的内容,但事情的发展和我的预想完全不一样。”孙旭说,直到第二天晚饭后,仍然只有一两个单位上交了材料,其他单位在他多次催促后,才在第三天午饭前陆续上报。他简单了解了基层的情况,发现不少晚交材料的单位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情况,但时间紧迫,他顾不上多想,只能加班加点,当整理完所有材料后,已是深夜。

转天恳谈会结束后,孙旭找到科长汇报情况,认为基层“拖延症”严重,影响工作效率,应立即整改。但科长认为他看到的并不全面,建议他去基层了解一下情况再下定论。

孙旭随即来到基层进行调研,其间经历的一些事情,让他感到有些脸热——

某营文书李康曾连续3天接到上级布置的不同任务,每份材料都要得很急。李康只能加班加点完成工作,随后等待反馈。然而,一连数日机关音信全无。在后续与李康聊天时,孙旭还了解到,这几次统计的信息之前其实已经多次上报,他不明白为何老做这种无用功。

还有一次,机关要求尽快统计信息,给官兵更换不合适的头盔。因为通知下得比较急,并且写了“报完即换”,所以某连文书王康壮放下手头其他工作,首先统计相关信息。然而,他周一上报信息,直到周五也没能领到头盔。“最近工作忙,这事没那么急,晚点再说吧。”收到机关如此回复,王康壮既无奈又失望,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什么工作热情,也不再相信机关通知里的时间要求了。

不仅如此,甚至孙旭自己也干了类似的事情。调研展开前,他想利用这次机会检查基层组织建设情况,所以通知连队准备好相关材料。然而,调研展开后,他总想着多摸摸基层情况,检查的事情可以放一放,于是一直到调研结束也没成行。返回机关前,孙旭找到负责整理材料的战士道歉,对方明显有些不满:“孙干事,这些材料我们准备了好几天,白忙活一场啊。”

回到办公室后,孙旭对调研时看到的现象反复思量,意识到基层的确有“拖延症”,但症结却在机关:个别机关干部对基层事务不重视,材料收上来便搁置一旁,不管不问;机关工作不到位,明明可以立即办理的事情,总要官兵回去等消息,让大家一趟一趟跑;不能确定的检查,却提前让基层准备,最后由于各种原因不了了之……这些做法导致基层逐渐对机关失去信任,从而出现“不愿配合”“能拖则拖”的现象。

孙旭利用交班会的时机将这些问题和盘托出,旅党委对此十分重视。会后,旅党委一方面要求机关转作风,树牢服务基层的观念,不得随意向基层要材料,同时提高工作效率,纠治“每个科室拖半天,事情办完腿跑断”现象,增强基层官兵对机关的信任;另一方面,他们在基层营连开展教育活动,引导基层强化雷厉风行的作风,并设立“小评比”机制,对工作拖延现象进行集中讲评……

一套“组合拳”打下来,机关办事效率提高了,基层官兵也更加积极主动完成工作,单位整体面貌焕然一新。(张济洋 尚星良)

最近更新